2.2.5 安裝後的設定完成安裝套件到硬碟裡面的動作之後,就進入安裝程序的第三階段,進行一些系統設定的工作,讓您在安裝的時候就設定好系統的組態,安裝完才能有一個正常工作的系統可以用。 1. 設定滑鼠設定系統的第一部是滑鼠的設定,安裝程式會幫使用者檢查系統上的滑鼠,假如安裝程式找到你的滑鼠的話,就會有一個視窗跑出來告訴您找到的滑鼠類型、位置,使用者可以檢查一下,沒有錯的話,選
[OK] 就完成滑鼠安裝了。
2. 設定網路卡完成 X
的設定以後,安裝程式會接著詢問使用者是否要設定區域網路,假如你是用網路卡連線的話,就要回答
[YES]。特別注意的是,這裡是用來設定網路卡連線的,所以使用數據機上網的使用者要選擇
[NO],跳過這一段網路的設定 (圖 2-22)。
3. 設定時區再來要設定時區。如圖2-26所示,請台灣的讀者選取 [Asia/Taipei],然候選
[OK] 就行了。特別注意,選取上方的 [Hardware clock set to GMT]
表示要將系統時間定為格林威治時間,一般而言我們是不這麼做的,所以不要選取這個選項。
|
|
再來安裝程式會詢問是否要設定印表機,回答 [Yes]
的話就可以在這個時候完成印表機的設定,沒有要在 Linux
底下使用印表機的讀者只要選 [No] 就可以繼續下個步驟了。
回答要安裝印表機的話,程式會先詢問印表機類型 (圖 2-28),在安裝時期可以安裝的印表機有:
◎ [Local] 直接接在印表機埠的本機印表機。
◎ [Remote lpd] 遠端的 Unix lpd 印表機。
◎ [LAN Manager Win95/NT] 的網路芳鄰印表機。
◎ [NetWare] 網路印表機。
|
選擇了合適您主機的印表機類型以後,安裝程式會接著詢問印表佇列的名稱跟位置,"lp"
是預設的名稱,一般也沒有更換的理由,所以這裡只要依預設值按
[OK] 接受就可以了 (圖 2-29)。
|
接下來我們對每種印表機的設定方式作說明。
◎ 連接本機印表機
選用的是本機印表機的話,安裝程式就會去偵測印表機埠,一般而言都會直接抓到
(如圖 2-30),所以這裡用預設值選 "OK"
就行了。假如安裝程式沒辦法自動偵測到您的印表機埠位置的話,就會出現畫面讓您選擇印表機連接的位置,假如您印表機是連在
LPT1 的話,這裡就選 /dev/lp0。
|
◎ lpd 印表機
lpd 印表機就是一般 Un*x
上分享印表機的方式,假如您要使用的印表機是在一台 Un*x
印表伺服器上面的話,應該就可以用 lpd
方式連接到這台印表機去做遠端列印,要使用 lpd
印表機的需填入遠端主機的名稱跟遠端印表機佇列的名稱,要特別注意一下遠端主機是否已經開放權限給你使用印表機,否則設好了也不能用喔
(圖 2-31)。
|
◎ 網路芳鄰印表機
Linux 也可以使用 Win95/98/NT
上面分享出來的網路芳鄰印表機,不錯吧。想用網芳印表機的話,需要填入主機的名稱、資源分享名稱、允許列印的帳號密碼,其實也跟在
95 上面設定差不多,沒有特別的一個帳號來進行列印的話,可以用
"guest" 帳號,無須密碼,如圖 2-32。
|
◎ NetWare 印表機
Linux 也可以透過網路來使用 Novell NetWare
分享出來的印表機,假如使用者的網路環境裡面有 NetWare
主機的話,可能就有使用到 NetWare
印表機的必要,設定方法一樣是填一填表格,非常的簡單 (如圖 2-33)。
|
看了 Linux
可以透過網路使用這麼多種印表機,有沒有覺得有一點驚奇啊?Linux
系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網路通訊協定跟多種不同型態的網路相連結,在異質性的網路串連上可以扮演非常好的角色,所以讀者在規劃印表機伺服器的時候,不妨選用
Linux,把印表機連接在 Linux
機器上,讓其他各種不同的作業系統都可以使用 Linux 上的印表機。
設定好印表機連接的方式以後,接著安裝程式會要求您選擇所用印表機的型號、紙張、解析度等設定
(圖 2-34, 2-35),使用者依照印表機的型式作好設定,選 [Ok]
以後就完成安裝印表機的步驟了。
|
|
安裝好印表機之後,安裝程式就會要你設定 root 密碼,root 是一般
Un*x 系統上系統管理員的帳號。Linux
是一個多人多工的作業系統,在多人多工的環境下必須要讓各個使用者之間可以和平共存。所以系統管理員會替系統上的使用者開設帳號、密碼,要有帳號的人才可以使用這個系統,而且不同的使用者還會有不同的權限,例如我的
e-mail
就不能讓其他人看見,也不能允許一般的使用者隨便刪除系統檔案或開、關機。root
是 Linux
系統裡面的一個很特別的帳號,由於要做系統管理的工作,必須有權利去對系統作任何事,相對的也有可能對系統作下嚴重的破壞,所以在這邊要先給讀者一個觀念,一定要謹慎使用
root 帳號,不要用 root 身份亂下指令。
目前我們還在安裝系統的階段,RedHat 會要求你先設定好 root 密碼(圖
2-36),使用者必須在這邊打入兩次所要設定的密碼
,所設定的密碼裡面不能有 ":"
跟鍵盤上的控制字元,而且最多只有八位有效,多的可以輸入,但是沒有效用。打兩次的原因是為了作一個確認,保證使用者沒有打錯密碼,假如這兩次打入的密碼不一樣的話,安裝程式會出現一個視窗提醒您,並且要求你重新輸入;讀者在這邊設好密碼以後,要把密碼記起來,不要忘記,等一下安裝完畢以後,就是要用
root 帳號跟你在這邊設定的密碼第一次進入系統,開始 Linux
之旅。此外,千萬不要使用太簡單的密碼,密碼最好參雜有數字跟英文字母,也不要用某個英文單字來當密碼,如
"super"、 "password"、"123456"、"john"
等就是很差勁的密碼,很容易會被別人猜到,進而入侵您的系統,造成安全漏洞。
|
設定完 root
密碼以後,接著是設定系統對登入的使用者採用的認證方式 (圖 2-37)。
|
[Enable NIS] 這邊所謂的 NIS 是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的縮寫,是昇陽電腦 (Sun Microsystem.) 開發出來的一種服務,由一台 NIS
伺服器提供一個 "NIS 領域",可以讓網路上的主機加入裡面,使用這個領域相關的
NIS
服務,所有在這領域中的主機都可以擁有同樣的帳號跟密碼。簡單的說,可以讓您在不同機器上使用同一個帳號與密碼來登入,而且在任何一台機器上登入都有一樣的使用環境,NIS
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服務,不過在這邊是要作用戶端的設定,假如您的環境中並沒有
NIS 伺服器的話,NIS 選項就不必選了,有使用 NIS 的人請在這邊用
[space] 選取 [Enable NIS],然後填入您的 NIS 領域名稱與提供 NIS
的伺服器就可以了,注意,這個 "NIS 領域名稱" 跟您主機 IP
位址的主機名稱 (hostname)、網域名稱 (domainname)
是不一樣的,假如您要設定 NIS,然而又不知道 NIS domain
是什麼的話,請詢問一下您的網管人員。
[Use Shadow Passwords] 的意思是將系統的密碼檔 "隱藏" 起來,Un*x
系統一般都是把使用者帳號與編碼加密後的密碼放在 /etc/passwd
這個檔案裡面,任何使用者都可以讀取到別人加密後的密碼,這個時候假如有心人進入系統,就可以抓取別人加密後的密碼,然後用某些特殊的程式去
"猜"
別人的密碼,如過碰巧有人密碼取的太簡單,或者太久沒換密碼,就有可能被猜到密碼而造成系統安全上的漏洞,隱藏密碼(shadow
password) 的功能會把使用者的密碼從 /etc/passwd 裡面抽出來,放到
/etc/shadow 裡面,只有 root
才可以讀取,如此一來就完全無法得知別人加密後的密碼,增加系統的安全性,網路安全越來越受人重視,因此
RedHat 從 6.0
版開始就預設使用隱藏密碼的功能,建議所有的讀者也在這邊確認一下有選取
[Use Shadow Passwords]
的選項,使用隱藏密碼的功能來增強您的系統安全。
[Enable MD5 Passwords] Linux 原本預設的密碼有效位數是 8
個字元,超出八個字元的密碼都是無效的,不過假如選取這個選項的話,系統會用
MD5 來處理密碼加密的動作,讓密碼最大長度變為 256
個字元,最長可以設 256 個英文字長度的密碼,增加系統的安全性,
RedHat-6.0 預設也是使用 MD5
編碼,建議所有的讀者也在這邊確認一下有選取這個選項。
接著安裝程式會詢問使用者是否要製作一片開機磁片 (圖 2-38),往後系統發生問題、無法開機的時候可以利用這片磁片開機進入系統,修正錯誤,所以筆者在這裡建議所有的讀者都作一片開機磁片,以備不時之需。你只要回答
[Yes],插入一片 3.5 吋磁片以後選 [Ok],就可以看到安裝程式為你複製系統檔案,製作開機片了。
|
使用 "Workstation" 或 "Server"
這兩種安裝類別的人可以跳過這一節,因為選用這兩種類別安裝
RedHat 的話,安裝程式會自動幫您把 LILO 裝在 MBR
上面,不用自己安裝設定 LILO 了。
使用 custom
方式來安裝的使用者在完成上述的設定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安裝
Linux 系統啟動程式 LILO (LInux LOader),LILO 是用來在開機的時候載入
Linux 系統核心的一個程式,而且有多重開機的功能,除了啟動 Linux
以外,還可以利用LILO 作 WIN95/Linux 的多重開機管理。
RedHat 安裝程式會先詢問你 LILO要安裝在 [MBR] 或者 [First sector of root
partition] (圖 2-39),MBR 是硬碟的第一個磁區,假如把LILO 安裝在 MBR
的話,一開機 BIOS 就會去執行 LILO,由 LILO
來負責多重開機的管理。讀者假如要用其他程式來負責多重開機的管理(如
OS/2 Boot Manager、SPFDISK 等等),就必須選擇把 LILO 安裝在 [Firstsector of
root partition]
上面,不過接下來一定要記得字型安裝其他的多重開機管理程式,否則無法開機進入
Linux。
|
對於系統上只有 Linux 或者是 Win95/Linux 並存的系統,筆者建議就把
LILO安裝在 MBR 就好了,至於要讓 Linux 跟 WinNT、OS/2
並存的讀者最好先到 http://www.linux.org.tw/CLDP/ 或者 BBS 的精華區
(http://bbs.ntu.edu.tw/boards/Linux/) 找一下相關的資料,要讓 Linux 跟 WinNT、OS/2
並存需要比較複雜的技巧,讀者要特別注意。
選好 LILO 安裝位置以後,再來安裝程式會讓使用者填一些 LILO
的參數,一般而言是不必特別填參數的,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假如讀者用的是超過
2GB 的 SCSI 硬碟,或者用的是 LBA mode 的 IDE 硬碟的話,要用 [Tab]
鍵移動到 [Use linear mode....] 的選項上面按一下 [space]
選取這個選項,開機才不會有問題,如圖 2-40。
|
最後安裝程式會列出系統上面的分割區,然後讓使用者選取 LILO
多重開機所要管理的分割區,安裝程式預設會幫使用者安裝系統上的DOS/Win95
分割區,讓使用者在開機的時候打 [dos] 就可以從 DOS/Win95
開機,這邊的"Device"就是可以用來開機的分割區,"Boot
Label"就是開機的時候打入的代號。以圖 2-41
為例,筆者安裝的系統有兩個分割區可以開機, /dev/hda1 是 Win95
分割區,他的代號是 [dos],開機時 LILO 會顯示一個 "LILO:"
的提示符號讓使用者輸入要開機的分割區,只要在"LILO:"提示符號下打
"dos"就會用 Win95 開機,/dev/hda3 是 Linux 分割區,代號是"linux",而且是預設用來開機的分割區
(Default 的地方有打個星號)。讀者假如要預設用 Win95
開機的話,可以把光棒移到 Win95 的分割區上面,再按一下 [F2],就可以看到
Win95 分割區便成預設的開機分割區了。
|
選一下 [OK],安裝程式就會進行設定系統核心、安裝 LILO
的動作,這個時候您的 Linux
其實已經完備,可以開機了,不過安裝程序最後還要替 X
視窗系統設定一 下您的顯示卡,設定好 X 以後,第一次開機進入
Linux 就可以直接進入圖形介面的環境。
假如讀者在選擇安裝所需的套件時,有選擇安裝 X
視窗系統,接下來安裝程式就會去執行 Xconfigurator來設定 X
視窗系統。Xconfigurator 是 RedHat 提供的一個 X
設定工具,一開始會先去檢查使用者的顯示卡型號,假如能夠自動偵測出系統上安裝的顯示卡型號的話,會出現一個視窗來告訴使用者抓到的顯示卡資訊,這時候讀者只要回答一下
[OK]
就行了。假如程式不能自動偵測到系統上的顯示卡,就會有一個選單列出目前X
視窗系統所支援的顯示卡型號。讀者要在這裡找出所用的顯示卡廠牌型號,假如找不到讀者所用的顯示卡的話,就要找出顯示卡所用的晶片型號,照顯示晶片來選擇。例如晶片是
Riva TNT 的話,就選 [RIVATNT],如圖 2-42。
|
選好了顯示卡以後,接著要設定螢幕的型號;讀者可以找看看有沒有列出您用的螢幕
(圖 2-43),找不到您的螢幕的話,可以選擇一台規格相近的,或者選
[CUSTOM] -> [OK],選用 [Non-Interlaced SVGA...] 這一項,如圖 2-44,接著會問您螢幕的垂直掃描頻率,請依照您螢幕的規格選擇適當的值,然後選[OK]
完成螢幕的設定。
|
|
接著程式會去幫使用者偵測顯示卡上的視訊記憶體多寡等等參數,您前面有順利偵測到顯示卡型號的話,回答
[OK]
就可以了。不過,對於先前沒有順利偵測到的少數某些特別的顯示卡,Xconfigurator
會先問您要不要用您剛剛選的 X Server
來偵測顯示卡的參數,這個時候最好回答 [Don't Probe],然後自己選取顯示卡上視訊記憶體的大小
(如圖 2-45)。選好記憶體後,設定程式還會詢問您顯示卡的 [Clockchip]
形式 (圖 2-46),這個時候您必須要把顯示卡的說明書找出來,看看您的顯示卡是用哪一塊
clockchip 的,假如找不到,可以試試看選 [No Clockchip Setting]。
|
|
讓設定程式自己幫您偵測顯示卡參數的人,這個時候會看到螢幕閃爍幾下,然後出現如圖
2-47 的視窗,程式會依照記憶體多寡建議使用的顯示模式,通常選用
[Use Default] 就可以了,喜歡自己控制一切的使用者,可以選取 [Let Me
Choose] 選取想用的顯示模式 (圖 2-48),沒有讓程式自己偵測顯示卡的話,會直接進入圖
2-48
的畫面,自行選取好要用的顯示模式以後,就可以順利的完成設定 X
的工作。
|
|
自行選取顯示模式時要注意一下,以目前的 X
視窗系統程式設定,顏色數最好要有 16bit 顏色,解析度最好要有
800x600,顏色數不夠的時候會讓您本來美麗繽紛的 X 變成 "黑白的",解析度不夠的話常常會有程式讓您一個螢幕塞不下,為了您的幸福著想,16
bit、800x600 是起碼的建議,當然,越高越好,桌上有台 21
吋螢幕,電腦裡的顯示卡上插滿 16MB 記憶體的人,選個 1600x1200 的
mode 也不過分喔。
選好顯示模式以後,Xconfigurator 會啟動 X
視窗系統,並且顯示出一個選單,詢問您是否順利地看到了 X
的畫面,此時有看到選單的人可以用滑鼠點選 [Yes],接著會再出現一個選單問您是否要再一開機就啟動
X
視窗系統,能看到這第二個選單就表示您的顯示卡已經設定妥當,就高高興興的選
[Yes],以後開機就會直接進圖形介面囉。
萬一啟動 X
的時候失敗,無法在螢幕上看到圖形選單,甚至出現一片漆黑的螢幕,不要著急,請等待
10 秒鐘左右,設定程式會自動切斷 X,回到文字模式底下,您一樣可以完成
RedHat + CLE
的安裝。不過此時您的顯示卡沒設定好,等一下重新開機時不會自動進
X 視窗系統,要在文字模式下把 X
設定好才行,我們下一章會介紹重新開機以後要怎麼設定 X,附錄 A
也有一些關於 X
視窗系統設定的常見問題與答案,讀者請繼續往下看吧。
一切順利的話,就可以看到圖 2-49 的畫面,恭喜,您已經完成
RedHat 的安裝了,按一下 [Enter],系統就會重新開機,準備正式進入
Linux 系統囉!! 按 [Enter]
重新開機前記得先把軟碟機裡面的磁碟片或光碟機裡的光碟片拿出來,從硬碟開機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