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系統殼 (shell)
登入系統之後,您應該可以看到系統殼 (shell) 的提示符號:
Red Hat Linux release 6.0 + CLE v0.8
Kernel 2.2.5-15 on an i586
h2 login: root
Password:
[root@h2 /root]#
這個提示符號最前面是使用者名稱,"@"
後面緊跟著的是所在主機的名稱 (hostname),再來是目前所在的目錄與最後的一個”#”符號,提示符號的形式可以依個人的喜好自訂,所以假如讀者在別的地方看到不一樣的提示符號,不必覺得奇怪,在這個提示符號底下可以下指令,控制整個
Linux 系統。讀者可以先在這個提示符號後面打 “ls /”看看:
[root@h2 /root]# ls /
bin dev home lost+found mnt proc sbin
usr boot etc lib misc net root tmp var
[root@h2 /root]#
"ls"這個指令跟 DOS 底下的 DIR
命令很類似,會將目錄底下所有的檔案顯示出來,告訴您目錄底下有哪些東西,"ls
/"的意思就是把放在根目錄 "/"
底下檔案的檔名顯示出來。
Un*x 系統的指令其實都是一些可執行檔,這些程式通常放在 /bin/,
/usr/bin/ 或 /usr/X11R6/bin/ 底下,當您在提示符號下鍵入一段文字並按下
[Enter]
以後,系統殼就會去幾個預設的目錄底下找尋同名的程式,然後執行這個程式。其實所謂的
"系統殼"
是一個特別的程式,它提供您一個交談式的操作介面,讓您輸入指令,幫您執行指令;使用者每次進系統以後,登入程式都會自動幫您呼叫一個系統殼來使用,這類的程式有很多種,如
RedHat Linux 預設使用的 bash,在 FreeBSD 或 Solaris 上廣受歡迎的 tcsh
等等,RedHat 預設使用的 bash 是 GNU 計劃的產物,承襲了早期 Unix 系統
sh
的語法介面,是一個很好用的操作環境;這些程式提供使用者一個操作介面跟環境,好像提供一個
"殼" 給您居住一樣,所以叫做 shell,中文我把它翻譯成系統殼,長期的
Un*x 使用者應該很能體會這個 shell 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