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一些安裝前該有的知識
◎ 階層式的檔案系統結構
Linux 的檔案系統表示方法跟 DOS/Win95 有一些不同,在 DOS/Win95
裡面,每一個分割區都被歸為不同的"磁碟機"(或俗稱的"槽"),所以假如你有兩塊分割區的話,在
95 底下就會有 C:、D:
兩個磁碟機,其實你只有一棵硬碟,這不是很奇怪嗎?
Linux 就沒這麼奇怪,在 Linux
裡面,只有一個唯一的檔案樹,這棵樹的 "根"就是"/"目錄,根目錄底下還可以有一些檔案或目錄,如
"/home"、"/boot"、"/usr"等等,目錄底下又可以有一層目錄,如
"/home/platin"、"/usr/local"等,這就是所謂"階層式的檔案結構",當初
MS-DOS 的檔案結構就是跟 UNIX 學的呢!不過 DOS
在開機時會自動去把分割區對應到 C:、D: 磁碟機,Linux
底下硬碟上的每個分割區則要"掛載"(mount)
到某個目錄底下才能使用,例如 /usr 可能在一個分割區, /usr/local
可能又在另外一個分割區,有多少分割區並沒有限制,不過至少要有一個分割區用來放根目錄
"/"就是了。
在這邊讀者要特別注意的是,Linux 等 Unix-like
系統表示檔案結構是用斜線字元"/",DOS 下是用倒斜線"\",倒斜線在
Linux 系統中另有其他的特殊意義,讀者千萬不要搞混了。
◎ 硬碟裝置名稱的表示
Linux 承襲了 UNIX
系統對硬體配備的管理方法,所有的硬體配備都被當成是一個 "裝置檔案",對硬體的輸出、輸入操作跟對檔案進行存取是一樣的。一般情況這些設備裝置檔
(device file) 都統一放在 /dev 目錄底下,所以所有的 Unix-like
系統都有一個 /dev
目錄,這個目錄底下會有一堆檔名很奇怪的檔案,如 /dev/ttyS0、/dev/lp0等,其實這每一個檔案都代表了一種硬體裝置,而且不同種類的硬體裝置都對應到不同的檔名,例如前面提到的
/dev/ttyS0 就是第一個序列埠,就是 DOS 底下的 COM1,/dev/lp0
就是第一個印表機埠,就是 DOS 底下的 LPT1,把資料寫入 /dev/lp0 這個
"檔案"
裡面去的話,就表示要把資料送到印表機去,這些資料就會從印表機印出來。
然而,讀者在安裝階段只要瞭解硬碟機、光碟機的裝置名稱表示法就夠了。在
Linux 底下,IDE 硬碟是以"hd"表示,後面再接 "a"、"b"、"c"...
來代表第幾顆硬碟。所以在 IDE1 上的第一顆硬碟 (Primary) 就是 /dev/hda,第二顆就是
/dev/hdb,接著還可以依硬碟上的分割區再細分下去,/dev/hda1
就是第一顆硬碟上的第一號分割區,第二顆硬碟的第二個分割區就是
/dev/hdb2,依此類推。IDE
光碟的表示法跟硬碟一樣,例如說你的光碟機是接在第二個 IDE 插槽
(IDE2) 的 Primary 位置的話,就是以 /dev/hdc 來代表光碟機;SCSI
介面的裝置則有些不同,SCSI 硬碟是以"sd"表示,所以 /dev/sda1
就是第一顆 SCSI 硬碟的第一號分割區。不過讀者要特別注意,SCSI
光碟機的表示法跟硬碟不同,SCSI 光碟是以"sr" 表示,/dev/sr0
就是第一台SCSI 光碟機。
為了方便大家安裝,筆者將各類硬碟的裝置名稱整理於後,供讀者查閱:
IDE硬碟、光碟 |
SCSI硬碟、光碟 |
裝置名稱 |
代表 |
裝置名稱 |
代表 |
/dev/hda |
IDE1的Primary |
/dev/sda |
第一顆SCSI硬碟 |
/dev/hdb |
IDE1的Secondary |
/dev/sdb |
第二顆SCSI硬碟 |
/dev/hdc |
IDE2的Primary |
/dev/sdc |
第三顆SCSI硬碟 |
/dev/hdd |
IDE2的Secondary |
/dev/sdd |
第四顆SCSI硬碟 |
IDE 光碟名稱與硬碟相同 |
/dev/sr0 |
第一台SCSI光碟 |
硬碟上有分割區時加上數字代表分割區,如/dev/hda1為IDE1
Primary的第一個分割區。
光碟片無分割區,所以一律不加數字,代表整片光碟。 |
|